6个字的词语
共 840 个 六词语
-
干湿球温度表 [ gān shī qiú wēn dù biăo ]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一对并列安置的温度表。用于测量空气温度的称为“干球温度表”;另一支温度表的球部缠着纱布,纱布一端引入水杯,称为“湿球温度表”。根据两温度表的示度,利用湿度查算表可查得观测时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查看详情]
-
青年共产国际 [ qīng nián gòng chăn guó jì ]又称“少共国际”。第三国际领导的各国革命青年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11月在柏林秘密成立。有十四个国家参加,后在五十六个国家建立支部。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团结广大青年,反对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改善资本主义国家青年的劳动条件,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而斗争。1943年随着第三国际的解散而解散。[查看详情]
-
送东阳马生序 [ sòng dōng yáng mă shēng xù ]散文篇名。明代宋濂作。马生,是作者家乡的太学生。文中回顾了作者少年求学的艰辛,勉励后学者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勤奋攻读。当时作者已身居高官、功成名就,但文章语言平易亲切,循循善诱。[查看详情]
-
高分子化合物 [ gāo fēn zǐ huà hé wù ]一种有机化合物。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单元组成,分子量高达数千以至几十万,有自然存在者如蛋白质、淀粉,或人工合成者如压克力、尼龙等。[查看详情]
-
六岁穰,六岁旱 [ liù suì ráng , liù suì hàn ]春秋后期出现的一种农业丰歉循环学说。《史记·货殖列传》:“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据《越绝书》应为”康“);火,旱……六岁穰,六岁旱,十二歳一大饥。”《越绝书·计倪内经》:“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歳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太阴即木星,每十二年绕天空运行一周,木星运行至酉称岁在金,为“穰”,即大丰年;又六年运行至卯是岁在木,为“康”,即小丰年;运行至子是岁在水,为“毁”,即大荒年;隔六年至午是岁在火,又为旱年。这就形成所谓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十二年一大饥的循环。这种主张反映了古人想掌握农业生产丰歉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达到国富民足的目的。[查看详情]
-
刘家峡水电站 [ liú jiā xiá shuǐ diàn zhàn ]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之一。在甘肃兰州以西。大坝高147米,库容62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小时。1974年建成。[查看详情]
-
吃人不吐骨头 [ chī rén bù tǔ gǔ tóu ]比喻贪狠、凶残至极。[查看详情]
-
有酒胆没饭胆 [ yǒu jiǔ dăn méi fàn dăn ]谓表面上刚强,骨子里软弱。亦作:有酒胆无饭力。[查看详情]
-
社会基本矛盾 [ shè huì jī běn máo dùn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一切阶段的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引起新的上层建筑的产生。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这一矛盾必须通过政治革命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改革和调整来解决。[查看详情]
-
潘先生在难中 [ pān xiān shēng zài nán zhōng ]短篇小说。叶圣陶作。1925年发表。乡村小学校长潘先生为躲避战乱逃至上海,因担心被革职,第二天又匆匆赶回乡村办理开学事务。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产,他又到红十字会缴纳了会费。在交战的炮火声中,他逃进洋人的教堂。战火一停,他又马上为军阀歌功颂德。小说刻画了一个小市民知识分子苟安卑怯的心理特征,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查看详情]
-
抗日救亡运动 [ kàng rì jiù wáng yùn dòng ]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政府卖国政策的爱国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步步紧逼的进攻,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民族危机严重。全国各地学生、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课、罢工,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示威,要求抵抗日本的侵略。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也公开表示支持,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政策。各地人民还组织“抗日救国会”等团体,募捐支援抗日军队和开展抵制日货等爱国运动。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广大人民积极响应,成立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团体,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查看详情]
-
九牛二虎之力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九牛语本二虎指春秋鲁国的大力士管庄子刺二虎的故事,典出《战国策·秦策二》。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极大的力量。[查看详情]
-
托洛茨基主义 [ tuō luò cí jī zhǔ yì ]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反对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以托洛茨基为代表。否认农民的革命作用,主张跳过民主革命阶段而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单独一个国家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查看详情]
-
一则一,二则二 [ yī zé yī , èr zé èr ]同“一是一,二是二”。[查看详情]
-
不可同年而语 [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差别很大,不能相提并论。也作「不可同日而语」、「未可同日而语」。[查看详情]
-
食而不知其味 [ shí ér bù zhī qí wèi ]东西吃下去,却不知道它的味道。比喻读书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查看详情]
-
塔格架间歇泉 [ tă gé jià jiān xiē quán ]在西藏昂仁以西冈底斯山南麓、多雄藏布江两岸。海拔5080米,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间歇泉。拥有四处泉眼,喷发强度和间歇时间不规则。主泉口在江南岸,附近有大量沸泉、热泉、热水塘,为中国最大的间歇泉区。[查看详情]
-
叶尔绍夫兄弟 [ yè ěr shào fū xiōng dì ]长篇小说。苏联柯切托夫作于1958年。冶金厂厂长提出钢铁车间应自行检修,分别担任工长和技师的叶尔绍夫兄弟支持厂长的决定。技校教师和新到的工程师相互勾结,诬告厂长是官僚主义者,使叶尔绍夫兄弟受到排斥。后他们的罪行败露,叶尔绍夫兄弟又被重用。[查看详情]
-
警察与赞美诗 [ jǐng chá yǔ zàn měi shī ]短篇小说。美国欧·亨利作于1906年。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食宿无着,想进监狱度过严冬,屡次以身试法,警察却置之不理。后来,他在教堂外面听到赞美诗,深为感动,决心重新做人,但此时却被警察抓走,并以无业游民罪关进监狱。[查看详情]
-
斯图亚特王朝 [ sī tú yà tè wáng cháo ]英国的封建王朝。由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建立。1371年起统治苏格兰。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成为英格兰国王(称詹姆士一世),遂又统治英格兰。1649年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1660年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一国。1714年被汉诺威王朝取代。[查看详情]
-
绿林赤眉起义 [ lǜ lín chì méi qǐ yì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王莽改制加深了人民苦难。公元17年,王匡、王凤发动起义,因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后出山分路进击,迅速壮大。次年,樊崇等在莒县(今属山东)起义,聚众数万,因以赤色染眉为标识,故称“赤眉军”。绿林、赤眉军与王莽军连年激战。23年,绿林军拥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并攻占长安、洛阳,杀王莽,推翻新朝,刘玄移都长安。樊崇赤眉军在更始政权建立后曾表示归附更始政权,因受排挤而率兵往关中,25年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不久攻入长安,消灭更始政权。次年退出长安,后为刘秀军击败。[查看详情]
-
槐花黄,举子忙 [ huái huā huáng , jǔ zǐ máng ]唐代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有此语。[查看详情]
-
莫桑比克海峡 [ mò sāng bǐ kè hăi xiá ]非洲大陆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海峡。长1670千米,为世界最长的海峡。平均宽450千米。大部水深2000米以上。峡中多珊瑚礁。是南大西洋同印度洋间的航运要道。[查看详情]
-
不受欢迎的人 [ bù shòu huān yíng de rén ]外交用语。也称“不可接受的人”。一国对别国派驻或将派驻的外交官表示不满和不能接受,常以“不受欢迎的人”为由,要求派遣国收回任命或召回该外交官。[查看详情]
-
说大话使小钱 [ shuō dà huà shǐ xiăo qián ]口里慷慨而行为吝啬。[查看详情]
-
位值制记数法 [ wèi zhí zhì jì shù fă ]一种记数法则。记数时,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数也不同。如在十进制中“3”记在个位上表示三个一;在百位上就表示三个百。常用的位值制记数法,除十进制外,还有二进制、八进制等。[查看详情]
-
神不知鬼不晓 [ shén bù zhī guǐ bù xiăo ]见“神不知鬼不觉”。[查看详情]
-
表壮不如理壮 [ biăo zhuàng bù rú lǐ zhuàng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查看详情]
-
山谷琴趣外篇 [ shān gǔ qín qù wài piān ]词集。北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作。三卷。传世宋刻本收词九十首,近人朱孝臧据明刻本《豫章黄先生词》校补,补入八十九首,并附朱氏所撰校记。近人龙榆生有校点本。[查看详情]
-
驴头不对马嘴 [ lǘ tóu bù duì mă zuǐ ]比喻答非所问或彼此不相符合。也作「驴唇不对马嘴」。[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