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n huáng

滩簧

拼音
tān huáng
注音
ㄊㄢ ㄏㄨㄤˊ
繁体
灘簧

滩簧的意思

词语解释

滩簧tān huáng

  1. 一種説唱藝術,流行于蘇南、浙北一帶,由唱故事逐漸演變爲地方戲或地方小戲。

    a folk art form;

引证解释

  1. 亦作“滩黄”。曲艺的一个类别苏州上海杭州、宁波 等地均有流行。 苏州 滩簧历史较久,约形成于 清•乾隆 年间各地滩簧均由一二人至五六人表演,兼有说唱简单伴奏后来相继发展为地方戏曲剧种,如 苏州 滩簧改称苏剧上海 滩簧改称沪剧杭州 滩簧改称杭剧, 宁波 滩簧改称角剧等。

    清•范祖述 《杭俗遗风:“滩簧以五人分生旦浄丑脚色,用絃子、琵琶胡琴鼓板,所唱亦係戏文。”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餘若乱弹平调,壁垒未成, 粤 謳滩簧传闻未广,或附隶於崑谱,或不数乐章,於所不知,盖闕如也。”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大众文艺的问题:“革命的大众文艺,应当运用说书滩簧等类形式。”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他们所‘享受’的是:连环图画……影戏,木头人戏,西洋镜,说书,滩黄,宣卷等等。”

国语辞典

滩簧tān huáng

  1. 流行于江、浙一带一种说唱艺术参见「滩黄」条。

网络解释

滩簧滩簧中国传统曲艺的一个类别。清代中叶形成于江浙一带。有前滩与后滩之分。前滩移植昆剧剧目,将昆剧曲词加以通俗化;后滩取材民间花鼓小戏。表演者三至十一人(须为奇数),分角色自操乐器围桌坐唱。有常州武进滩簧、杭州滩簧、宁波滩簧、本滩等。清末以来,各地滩簧大多发展为戏曲,如沪剧、锡剧、苏剧、甬剧等,形成滩簧系统剧种。

滩簧的字义分解

  • 拼音 tān 部首 总笔画 13

    ["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 ~头。~涂。河~。海~。盐~。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 险~。"]详细解释

  • 拼音 huáng 部首 总笔画 17

    ["乐器里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发声薄片。 ~片。笙~。双~管。巧舌如~。〔双~〕a.曲艺的一种;b.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活动。器物里有弹力的机件。 弹( tán )~。锁~。"]详细解释

滩簧的分字组词

滩簧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