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和拼音查询, 帮助 。
唐代设置公廨本钱,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称为“胥士”。
唐 代设置公廨本钱,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称为“胥士”。
引《新唐书·食货志五》:“﹝ 贞观 ﹞十二年,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视防閤制而收其课,计官多少而给之。”《新唐书·食货志五》:“二十二年,置京诸司公廨本钱,捉以令史、府史、胥士。”
["①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如 ~族。~大夫。②旧时指读书人。如 ~子。~民。学~。③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如 ~女。④对人的美称。如 志~。烈~。女~。⑤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⑥称某些专业人员。如 医~。护~。⑦姓。"]详细解释
["①古代的小官。如 ~吏。钞~。②全,都。如 万事~备。民~然矣。③蟹酱。如 蟹~。④姓。"]详细解释
jì xué zhī shì
láng jū xū
wàng shì
láng jū xū shān
bīng shì
dòu shì
shì nǚ
zhì shì
huà shì
xiāng shì
shì zhòng
shì jí
shèng shì
yīn shì
juàn shì
pǔ lǔ shì
shì sù
xū pī
shì mǐn tǔ
xū mí
xū shì
xū xié
xū yǔ
jùn shì
xíng xū
bái yī xiù shì
shì xī
mén shì
chăn shì
gū xū tái
kāi míng shì shēn
lǐ shì qīn xián
bā gǔ qǔ shì
zhuì cí zhī shì
lún wǔ shì
tōng rú dá s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