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和拼音查询, 帮助 。
亦作“皐兰”。
泽边的兰草。
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
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
引《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晋•成公绥 《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
引《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南朝•梁元帝 《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日隐 龙堆,翰海 飞沙, 皋兰 走雪。”唐•沉佺期 《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 胡 霜损 汉 兵。”
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汉•设 金城县,明•为 兰县,清•改 皋兰县。
引清•姚鼐 《<停云堂遗文>序》:“皋兰 王诫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①指“兰草”和“兰花”如 ~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②古书上指“木兰”。③古同“栏”,家畜圈( juàn )。④古同“斓”,斑斓。⑤姓。"]详细解释
["①水边的高地,岸。如 江~。汉~。②沼泽,湖泊:“鹤鸣于九~”。","◎号呼;呼告:“来瞽令~舞”。"]详细解释
lán yīng
yù lán cài
lán xūn guì fù
yī sī lán băo
rì dé lán hăi zhàn
bō lán
zǐ luó lán
tíng gāo
gāo yáo
sī lǐ lán kă
dōng gāo
ruò lán
wán lán
yú lán pén huì
yōu lán
huā mù lán
zhī lán
gāo lán
gāo pǔ
lán ài
lán gāng
lán jīn
lán mèng
bái lán
sī wēi shì lán
lù lán
ài ěr lán rén
zhēng lán
dōng gāo zǐ
chǔ lán
shuāng gāo
shì yă lán xīn
lèi lán ruò
qīng lán shǔ
lán zhōu shāo b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