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ǐ zhì

米制

拼音
mǐ zhì
注音
ㄇㄧˇ ㄓˋ
词性
名词

米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米制mǐ zhì

  1. 一种计量十进制原来完全根据米来制定容量单位等于立方分米,质量单位等于一立方厘米的水(在其最大密度时)

    metric system;

翻译

  • 英语 metric system
  • 德语 metrisch (Adj)​

引证解释

  1. 国际公制旧名米突制。为 法国 于十八世纪末首创。1875年, 法、德、美、俄 等十七国在 巴黎 签订米突公约公认米制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我国国务院于1959年6月公布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米制几个主要单位规定如下:(1)长度主单位为米,代号m,为保存在 巴黎 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米尺在0°C时两端标线间的距离,约等于通过 巴黎 的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2)质量主单位为千克(公斤),代号kg,为保存在 巴黎 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砝码的质量。(3)容量主单位为升,代号1,为一千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密度最大(4°C)时的体积米制的主要优点是:单位的选取可靠标准;各基本单位间有密切联系采取进位制,使用方便

国语辞典

米制mǐ zhì

  1. 西元一七九五年法国所采用度量衡制度。为长度单位,即一米(一公尺)​又取一米之一百分之一,于摄氏四度时,其立方体积之纯水重为重量单位,即一克米制皆用十进位,计算方便。自法国颁布后,我国于民国十八年采用此制。

网络解释

米制米制是在18世纪末由法国创立的一种测量单位制,它以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定名为“米突”(米)。

以米的十分之一长度为立方作为容量单位,定名为“立特”(升)。

以一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C时的重量(质量)作为重量单位,定名为“千克”(公斤)。

这种制度是十进位制,完全以“米”为基础因此得名为“米制”。

法国政府根据科学家实地测定敦刻尔克(Dunkerque)到巴塞罗那(Barcelona)之间的地球子午线的弧长和给定体积纯水的重量的结果,制成铂基准米尺和铂基准千克,保存在法国巴黎档案局,并从法律分别赋予这两个基准以“1米”和“1千克”的值,但是不久以后发现“档案米”比经过巴黎的子午线四千万分之一的长度约短0.2mm,而“档案千克”也不是准确等于一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C时的质量。

米制的字义分解

  • 拼音 zhì 部首 总笔画 8

    ["规定。 因地~宜。~定。~式。~宪。限定,约束,管束。 ~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法规,制度。 民主集中~。公有~。造,作。 ~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 páo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古代帝王的命令。 ~诰。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6

    ["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 小~。大~。稻~。~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国际长度单位(旧称“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姓。"]详细解释

米制的分字组词

米制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