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xué

实学

拼音
shí xué
注音
ㄕˊ ㄒㄩㄝˊ
繁体
實學
近义词
浮名
反义词
虚名

实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实学shí xué

  1. 真实学问塌实而有根底的学问。

    对子对于徒有虚名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改造我们学习

    genuine talent; real learning;

引证解释

  1. 切实有用的学问。

    宋•朱熹 中庸章句》题解程子 曰:“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復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
    清•黄景仁 《将为北行留赠沉枫墀诗:“方今实学大义了无昧。”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乾嘉 之世,文网日密,而奇才异士,无以自见,争言汉学,析辩异同,以注疏文章,以考据实学。”

  2. 指有实学之人。

    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岭 表荒远,督 粤 学者,往多不举其职。独 惠半农 学士 士奇 輶轩所届,砥课生徒甄拔实学,一艺必録,苞苴不行。”

国语辞典

实学shí xué

  1. 真实的学问或才能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想诸葛亮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见。」
    红楼梦·第一〇回》:「但毫无实学倍增颜汗。」

    如:「真才实学」。

网络解释

实学实学一种以“实体达用”为宗旨、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思想潮流学说。中国实学思想肇始于宋代,在明清之际达到高潮,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态,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中介桥梁。“实学”这一概念,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涵义不同;即使同一个历史时期,因学派相异,也往往有不同诠释。但它始终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崇实黜虚、经世致用,主张关切时代主要矛盾回答时代主要问题,主张学术有益治国理政,从而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实学的字义分解

  • 拼音 xué 部首 总笔画 8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传授知识的地方。 ~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掌握的知识。 ~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 ~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详细解释

  • 拼音 shí 部首 总笔画 8

    ["充满。 ~心。充~。虚~。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 ~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植物结的果。 果~。开花结~。富足。 殷~。富~。"]详细解释

实学的分字组词

实学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