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ǚ ér jié

女儿节

拼音
nǚ ér jié
注音
ㄋㄩˇ ㄦˊ ㄐㄧㄝˊ
繁体
女兒節

女儿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女儿节nǚ ér jié

  1. 明·清时京城女子习俗之一。指七夕

引证解释

  1. 明•清 时京城女子习俗之一。

    明•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端阳:“饰小女尽态极妍,已嫁之女亦各归寧,呼是日为女儿节。”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花糕:“九月九日,都人以麪为糕……父母迎其女来食,曰女儿节。”

  2. 指七夕。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七月七,是女儿节,只这名字已有无限温柔。”

国语辞典

女儿节nǚ ér jié

  1. 明清时的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未婚少女梳妆打扮,头簪石榴花已婚妇女归宁回家看父母,称为女儿节」。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内外·春场》:「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饰小女尽态极妍,已嫁之女亦各归宁,呼是日为女儿节。」

网络解释

女儿节

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所以这天又叫“上巳节”。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上巳也称为女儿节。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下亦云:“呼是日为女儿节。”

七夕又是女儿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另外还有流行四川广元一带女儿节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皇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游玩。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此活动一度中断。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 “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

中国女儿节说法有很多。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国人称为女儿节。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 “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

西安大唐感业寺地区流传有武则天九月初八出生于此,九月初八出寺回宫的故事。在大唐感业寺周边自古有“九月初八女儿节”的活动。所有生女儿的人,这天带着女儿来祈福

女儿节的字义分解

  • 拼音 ér 部首 总笔画 2

    ["小孩子。 婴~。~戏。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 男~。~女情。儿子,男孩子。 ~子。生~育女。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助詞。 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详细解释

  • 拼音 nǚrǔ 部首 总笔画 3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 ~人。~士。~流(含轻蔑意)。少( shào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古同“汝”,你。"]详细解释

  • 拼音 jiéjiē 部首 总笔画 5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 竹~。~外生枝。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 关~。两~车厢。段落,事项。 ~~(一段一段地,逐步)。~目。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气。~令。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 ~日。礼度。 礼~。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 ~奏。~拍。~律。操守。 ~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省减,限制。 ~省。~制。开源~流。略去,简略。 ~选。~录。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 符~。使~。姓。","〔~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详细解释

女儿节的分字组词

女儿节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