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 tǐ

遗体

拼音
yí tǐ
注音
ㄧˊ ㄊㄧˇ
词性
名词
繁体
遺體
近义词
尸身 尸体 尸首

遗体的意思

词语解释

遗体yí tǐ

  1. 死者尸体

    遗体告别

    remains of the dead;

  2. 自己身体古人认为自身父母遗体

    body;

引证解释

  1. 亦作“遗躰”。

  2. 旧谓子女的身体为父母所生,因称子女的身体为父母的“遗体”。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身者,亲之遗躰也。”
    一本作“遗体”。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爱先人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天雨花第六回:“险将父母遗体断送妖狐手内。”

  3. 亲生子。

    汉书·霍光传》:“中孺(霍中孺 )趋入拜謁,将军迎拜,因跪曰:‘ 去病 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 南朝•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上郡 胡馥之,娶妇 李氏,十餘年无子而妇卒,哭之慟:‘汝竟无遗体,怨酷何深!’”宋•周密 《齐东野语·朱墨史》:“及 梁师成 用事,自谓 苏氏 遗体,颇招延 元祐 诸家子孙,若 范温、秦湛 之徒。”
    清•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冯祭酒 具区 《跋孙覿尚书尺牘》云:‘ 阳羡 孙老 得 东坡 弃婢而生尚书,实 坡公 遗体。’予跋鸿庆集》既辩之矣。”

  4. 犹身体。

    晋•葛洪 《抱朴子·逸民:“或有乘危冒嶮,投死忘生,弃遗体於万仞之下,邀荣华於一朝之间,比夫轻四海爱脛毛之士,何其缅然邪!”宋•梅尧臣 《道旁虎迹行》:“伤哉此遗体冒险轻百金。”
    西游记第七九回:“沙僧 道:‘朝士休怪丑陋,我等乃是生成遗体。若我师父,来见了我师兄,他就俊了。’”

  5. 指所尊敬的人的尸体。

    唐•李商隐 《为王侍御瓘谢宣吊并赙赠表》:“降悯惻於上公,厚賻礼於遗体。”
    元•虞集 《考思亭记》:“墓也者,遗体之所藏也。”
    《说唐》第四二回:“柴绍 放声大哭只得殮了 元霸 遗体连同他的遗物和玉璽降表回转 长安。”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不一时,又找到了四位烈士遗体。”

  6. 以前遗留下来形体式样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仓頡》者, 李斯 之所辑,而鸟籀遗体也。”

国语辞典

遗体yí tǐ

  1. 人的身体,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故称为遗体」。

    《礼记·祭义》:「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2. 死者的尸体。

网络解释

遗体

1.指人死后所留下躯体。2.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主要是动物)的遗体。3.指亲生子。4.指身体。5.指所尊敬的人的尸体。6.指以前遗留下来的形体、式样。5.文言文中指身体,意为父母给予的身体

遗体的字义分解

  • 拼音 tǐtī 部首 总笔画 7

    ["人、动物的全身。 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身体的一部分。 四~。五~投地。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物~。主~。群~。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 固~。液~。~积。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 ~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事物的格局、规矩。 ~系。~制。亲身经验、领悟。 ~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 xíng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谅。~贴。~恤。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详细解释

  • 拼音 部首 总笔画 12

    ["丢失。 ~失。~落。漏掉。 ~忘。~漏。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 补~。路不拾~。余,留。 ~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死人留下的。 ~骨。~言。~嘱。不自觉地排泄。 ~尿。~精。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传。抛弃。 ~弃。"]详细解释

遗体的分字组词

遗体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