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模糊查询,支持通配符和拼音查询, 帮助 。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例鲁公为谏官。——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imperial censors;
掌谏诤的官员。
引《汉书·萧望之传》:“陛下哀愍百姓,恐德化之不究,悉出諫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唐•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諫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清•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古无諫諍之官,人人皆諫官也,不惟广受天下之言,亦所以广收天下之才。”
职官名。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如御史、谏议大夫等。
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
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
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
["①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如 ~吏。~僚。~邸。~腔。~署。~厅。~爵。②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如 ~办。~费。~方。~府。③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如 感~。器~。五~。~能。④姓。"]详细解释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 ~劝。进~。~阻。兵~。从~如流。"]详细解释
yī năo mén zǐ guān sī
guān shì
qiān guān
bà guān
guān dì
tóng guān
yān guān
dāng guān
zhèng guān
guān gū
guān shè
zèng guān
guān fèng
chéng jiàn
guān tíng
guān liǔ
mín guān
dūn guān
rǒng guān
zhōng guān
jiàng jiàn
jiàn jiè
guān róng
guān jí
fàn guān
qiān jū ér jiàn
guān xīng
guān bān
jiào jiàn
duàn shì guān
guān yì
guān zhe
guān mìng
qiú guān
dá guān yào rén
yán guān s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