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族
- 拼音
- sān zú
- 注音
- ㄙㄢ ㄗㄨˊ
三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族
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忤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
翻译
- 英语 (old) three generations (father, self and sons), three clans (your own, your mother's, your wife's)
引证解释
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
引《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
郑玄 注:“三族,谓父、子、孙。”
《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
郑玄 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 孙诒让 《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 《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
卢辩 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 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
《后汉书·杨终传》:“秦 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
(3)谓父母、兄弟、妻子。 《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父母、兄弟、妻子也。”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
引《墨子·号令》:“其以城为外谋者,三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 遂刺杀 高 於斋宫,三族 高 家以徇 咸阳。”指上古 帝鸿、少暤、颛顼 之不才子,即 浑沌、穷奇、梼杌。
引《左传·文公十八年》:“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 尧,尧 不能去。”
《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 穷奇。顓頊 氏 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 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 尧,尧 未能去。”
国语辞典
三族
三种有血缘关系的亲属:(1) 父母、兄弟、妻子。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2) 父族、母族、妻族。唐·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也,妻族也。」(3) 父、子、孙。汉·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4) 父之昆弟、己之昆弟、子之昆弟。汉·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引《史记·卷五·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
《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周礼·春官·小宗族》:「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
《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
网络解释
三族的字义分解
-
三
拼音 sān 部首 一 总笔画 3["①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如 ~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②表示多次或多数。如 ~思而行。~缄其口。"]详细解释
-
族
拼音 zú 部首 方 总笔画 11["①亲属,泛指同姓之亲。如 ~规。~长。家~。②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如 种~。③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如 民~。④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如 宗~。氏~。部~。⑤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如 芳香~。⑥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如 ~灭。⑦聚合,集中。如 云气不待~而雨。"]详细解释